牛隻呼吸道疾病問題:細菌感染篇 呼吸道問題多,及早預防免擔憂

牛呼吸道疾病(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, BRD)

牛呼吸道疾病或是肺炎在商業飼養的肉犢牛及一歲齡牛隻中很常見,引起肺臟組織和氣管的炎症反應,嚴重時可能會引起不可逆的損害,甚至導致牛隻死亡。BRD對犢牛的危害,僅次於新生犢牛下痢問題,也是離乳小牛發病與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
引發牛的呼吸道問題與運輸熱肺炎(shipping fever pneumonia)是複合多種病因而成,其中最重要的細菌為溶血性曼哈米亞桿菌(Mannheimia haemolytica),其次為多殺性巴斯德桿菌(Pasteurella multocida)、睡眠嗜血桿菌(Histophilus somni)及牛黴漿菌(Mycoplasma bovis),除了細菌外,病毒也可能參與其中,如:牛第一型疱疹病毒(bovine herpesvirus 1)、牛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第三型(bovine Parainfluenza type 3)及牛呼吸道融合病毒(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)。

BRD與環境、動物體及病原菌息息相關(圖1),一旦病原菌的感染壓力擊垮了動物體的免疫防禦時,就會發生。此外,像是營養(初乳及微量元素的攝取)、緊迫(離乳及運輸)、疾病傳播及接觸(混群及密飼)、環境(空氣不流通、潮濕及溫差變化大)及合併感染(牛病毒性下痢、球蟲病及寄生蟲感染)等非特定的壓力因子,也都是誘發牛群發生BRD的因素。BRD發生後對牧場帶來很大的影響,不僅使牛群生長性能與增重變差、屠宰天數增加,也會讓牛群繼發其他病原的感染,導致藥物治療成本及動物體的死亡率增加。

 

圖1:形成BRD的因子。

 

BRD容易在犢牛離乳前後引發呼吸道疾病,其臨床症狀為:高燒(>40℃)、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、鼻分泌物增加、精神沉鬱、食慾減退或沒有食慾,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張口呼吸、呼吸急促及咳嗽等症狀,臨床症狀約可持續5-9天。BRD的發生率約65-80%,死亡率約45-75%。

 

溶血性曼哈米亞桿菌(Mannheimia haemolytica)

病因:

溶血性曼哈米亞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,是牛、綿羊及山羊細菌性呼吸道疾病中重要的病原菌,引起牛的曼哈米亞菌肺炎或運輸熱(shipping fever);引發母羊的乳腺炎及少數的流產問題。本菌常在於鼻腔和鼻咽部,在動物體健康時,並不會產生任何的臨床症狀;當幼年動物體遭受到壓力(運輸)或感染病毒性呼吸道病原時,曼哈米亞菌就會開始大量產生並進入下呼吸道,造成極大的危害。

臨床症狀:

在細菌性肺炎症狀出現之前,通常會先出現病毒感染的症狀,細菌性肺炎會加劇原先的症狀。特徵為精神不振、菌血症、高燒(40-41℃)、水樣到黏液化膿樣的鼻滲出液、濕咳等症狀,嚴重時則可能出現胸膜炎,呼吸呈現不規則;轉為慢性時則病牛外觀憔悴,可能會出現肺膿瘍。

曼哈米亞菌感染之肺臟病變

上圖,支氣管性肺炎伴隨有胸膜炎,胸膜上有黃白色纖維素附著。

下圖,切面下可見小葉出血及壞死,氣管腔內有纖維素。

 

多殺性巴斯德桿菌(Pasteurella multocida)

病因:

多殺性巴斯德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,屬於伺機性病原,為上呼吸道的常在菌叢,也是BRD重要的細菌病原之一。致病機制尚不明確,但當動物緊迫或遭受其他病原感染時,便會使巴斯德桿菌能增殖在氣管與肺臟,慢慢地傷害組織,造成支氣管炎、氣管炎和肺炎。

臨床症狀:

在甚急性病例中,動物體往往在出現症狀前就突然死亡。急性感染之特徵為發燒(41-42℃)、精神不濟、食慾減退、流涎、黏液樣鼻分泌物、咳嗽、呼吸困難,潛伏期約3天,發病率約30%,但死亡率很高。

 

睡眠嗜血桿菌/索氏嗜血菌(Histophilus somni)

病因:

睡眠嗜血桿菌為不具運動性、無莢膜之革蘭氏陰性球菌,常在於牛的生殖道、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等處。睡眠嗜血桿菌為伺機性病原菌,會使病毒感染複雜化並增加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嚴重程度。通常會引起急性且致命的敗血症,可感染單一器官或引發全身性感染,影響呼吸道、心血管、肌肉骨骼及神經系統。所有年齡層的動物皆具有感受性,好發於6個月齡至2歲的牛隻。

臨床症狀:

無論是否出現了臨床症狀,疾病的發展都會很迅速,所以動物猝死可能是唯一的症狀。可能觀察會到牛隻有高燒、精神沉鬱、呼吸困難及眼鼻分泌物等情形,大多數受感染的動物將於發病後24小時死亡。

睡眠嗜血桿菌感染之肺臟病變

上圖,胸膜上有黃白色纖維素附著,伴隨有胸腔積水。

下圖,切面下可見小葉間繫擴張伴隨有纖維素蓄積。

 

牛黴漿菌(Mycoplasma bovis)

病因:

牛黴漿菌會引起飼養場牛隻的肺炎、關節炎和乳房炎等問題,牛黴漿菌所引發的肺炎以肉牛與犢牛為主,慢慢地導致肺臟不可逆的損傷、牛隻的死亡及治療成本增加。牛黴漿菌進入上呼吸道後透過鼻分泌物排出。牛黴漿菌的流行率不高,但犢牛可能會因為緊迫(運輸或混群)或環境因素(通風不良)而誘發牛黴漿菌的感染。

臨床症狀:

牛黴漿菌的臨床症狀可能很難發現或是不明顯,也可能與其他疾病同時發生。引起的症狀有:低燒、乾咳、眼鼻分泌物及食慾減退等情形。在慢性感染的病例中可見牛隻增重變差、呼吸困難、關節炎及不可逆的肺臟損傷。

 

牛黴漿菌感染之肺臟病變

上圖,可以看肺葉有大小不一的白色點狀壞死。

下圖,支氣管腔內有乾酪樣物質充填並延伸至肺部實質,出現粟粒樣壞死區。

 

預防及治療策略

早期發現早期使用抗菌藥物,是治療BRD的關鍵,透過監視或觀察牛隻的行為與採食狀況,有助於早期發現異狀並及早給予治療。必須制定BRD的治療方案,針對這些細菌性病原菌感染問題,可選用:tulathromycin (永圖靈®), gamithromycin, tilmicosin (金順®、泰好用®), florfenicol (快治樂® 2%&10%、立可治®), and enrofloxacin (炎服樂® 5%&10%)等藥物作為一線或二線藥物治療的選擇。另外,非固醇消炎藥物 (福托寧®) 也對於控制BRD引發的發燒有效果,可以提供輔助性的治療。如果沒有早期發現或是早期給予治療藥物,等到動物體發生肺膿瘍問題時,就會比較難以解決,建議就要考慮隔離處理或是撲殺,以減少病原持續性的傳播,影響其他牛群健康。

Tulathromycin(永圖靈®),長效巨環類藥物,結構中帶有三個胺基(triamilides),因此具長效性,可有效控制牛隻常見的呼吸道疾病,如:牛黴漿菌、牛結膜炎桿菌、溶血性曼哈米亞桿菌、敗血性巴斯德桿菌及睡眠嗜血桿菌(索氏嗜血菌)。其作用機制為與細菌的核醣體RNA結合,抑制細菌的蛋白質合成,影響細菌生長與繁殖能力,使細菌死亡。

藥物特點:1. 具有高度電荷效應,能穿透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外膜;2. 具有高親脂性(High lipophilicity),容易進入細菌細胞膜,不容易被細菌排出,因此可以高濃度的分布於細菌細胞內,有效達到殺菌與制菌作用;3. 注射單一劑量後可以快速吸收,並藉由嗜中性球或巨噬細胞的運送移動至發炎組織(肺臟),達到高且有效的藥物濃度﹑協助殺滅病原菌;4. 到達發炎組織(肺臟)後,藥物代謝穩定,半衰期長,可以維持長時間的有效治療濃度。

研究指出,Tulathromycin(永圖靈®)注射後可快速且廣泛的分布外,還能聚集在免疫細胞(如嗜中性球和巨噬細胞)中,隨著免疫細胞運送至肺臟等發炎組織,並維持高且久的藥物濃度。

 

結語

牛的呼吸道綜合症與環境、動物體及病原菌息息相關,幼年動物容易因移動緊迫(運輸)或混群導致自身防禦系統低下,使呼吸道病原菌有機可乘。想要控制好呼吸道問題,首要目標為消除或減少環境中的病源濃度,減少呼吸道的刺激,一旦牛隻出現症狀,應立即給予藥物治療,並可搭配消炎解熱藥物,輔助緩解發燒及發炎反應。BRD預防的不二法則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在症狀惡化之前,及時給予合適的處置,才能有效預防及治療。

 

  •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
  • Better management of 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(BRD/pneumonia).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Development Board 2018.
  • Claus D. Buergelt et al., BOVINE PATHOLOGY A TEXT AND COLOR ATLAS. CHAPTER 3 Disease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.
  • Roger W. Blowey et al., COLOR ATLAS OF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F CATTLE. 3rd EDITION. Chapter 5 Respiratory disorders.
  • John Campbell. Overview of 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. 2022. Veterinary Research.
  • Jeff L. Caswell et al., Mycoplasma bovis in Respiratory Disease of Feedlot Cattle. 2010.
  • F.P. Maunsell et al., Mycoplasma bovis Infections in Cattle. 2011. J Vet Intern Med.
  • 專題報導:牛呼吸道疾病 (BRD)。建盈(股)公司陳銘政
Back
Top